1、什么是手足口病?小儿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以口腔、手足部位疱疹为特点的一种传染病。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是该病的罪魁祸首,在国外曾经发生的多次手足口病的流行中,已经查明大都由柯萨奇A16病毒引起。宝宝患了手足口病,又是咳嗽又流口水,还不爱吃东西,嗓子眼还有一些小水泡。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(体温在39℃以下),进而出现咽痛,宝宝表现为流口水、拒食。染上该病后,宝宝一般会持续发热,热程为2~7天不等。体温越高,热程越长,病情越重。伴有嘴角痛、咽喉痛、流口水,不爱吃东西。几天后,手、足、口、屁股等部位会出皮疹。手足口病容易传染,病菌主要通过口腔进入肠道,传染媒介可以是食物、水、唾液、空气、脏手、玩具等。另外宝宝喜欢舔手,或者尝尝这个摸摸那个,脸对脸亲密说话,所以宝宝之间打个喷嚏就会被传染。

3、如何预防手足口病?1、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病从口入。2、避免与患儿接触,幼托机构发现病人,要采取隔离措施;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。居家治疗的儿童,不要接触其他儿童,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,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。3、轻症患儿不必住院,宜居家治疗、休息,以减少交叉感染。4、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。调理脾胃,及早治疗食积。5、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,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%漂白粉澄清液浸泡,衣物置阳光下暴晒,室内保持通风换气。6、饭前便后、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,不要让儿童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,避免接触患病儿童。7、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,减少被感染机会;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居室要经常通风,勤晒衣被。8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、休息,避免日光曝晒,防止过度疲劳,降低机体抵抗力。9、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。每日对玩具、个人卫生用具、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。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,工作人员应戴手套,清扫后应立即洗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