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就是坐不住!宝宝茧盯璜阝就是喜欢把土豆碾碎了当橡皮泥玩!宝宝就是要像粘豆包一样粘着你……你的宝宝也有这些“坏”毛病吗?那么,恭喜你!也许这正好说明,你有一个身心健匙鹳璋混康,发育正常的好宝宝!
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要做“坏”孩子的。宝宝的“坏”毛病可能让你很担心,甚至责备自己管教无方,但无需多虑,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探索身边世界的过程,也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,他们正从种种‘坏毛病’中汲取教训,逐渐懂得分辨是非对错。
孩子的许多“坏”毛病,只是成人站在自己立场上的定义,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“坏”毛病背后的规律,就会感到释然,甚至是庆幸。
“坏”毛病 4:动个不停!
3岁的乐乐简直就像一个停不下来的小“发动机”,从每天早上眼睛睁开的那一刻,他就四处跑来跑去,爬上爬下,这里摸摸那里碰碰,一刻也不消停。唯一能让他安静坐一会儿的就是电视动画片。因为好动,乐乐的“意外”好像也特别多,常被磕到碰到。妈妈带他也觉得特别忙碌紧张,不停地追着他跑,阻止他,保护他。
值得庆祝的理由:
·在动中感受和探索。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,好动是完全正常的。他们要在动中感受自己的身体,锻炼自己的肌肉、感觉和协调能力, 他们也在活动中探索这个缤纷神奇的世界,满足自己旺盛的好奇心。他们靠动来娱乐自己,释放压力。动着让他们感到快乐轻松又自由。他们就是要动!
·好动的孩子具备更强好奇心。整体来说,男孩比女孩更加好动。而有一些孩子天生就比其他孩子更好动。这样的孩子往往具备更旺盛的精力,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探险精神。通常来说,大部分孩子到了5岁左右, 这些过剩的精力就会平息下来。
妈妈有办法:
·妈妈首先要调整自己的期待。别指望孩子像大人似的老老实实一坐坐上一个钟头,这样你就不会把孩子的好动看成是故意捣蛋。
·避免带孩子去那些需要安静久坐的场合,比如正式的餐厅和庄重的仪式。
·疏导他旺盛的精力。带他在草地或者沙滩上疯跑、疯跳、打滚,带他去游戏区里攀高、爬低、跳跃,给他买轮滑、足球和自行车。他旺盛的精力需要的是“疏”而不是“堵”。
·让他安静下来的活动。如果你的确需要他安静一会儿,试试读书、玩水和玩橡皮泥。等孩子年龄大一些,可以逐步教他折纸、下棋、画画、钓鱼、照相、集邮,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安静专注的性格。
“坏”毛病 5:爱好“武力”
你正和其他妈妈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聊天,抬起头来,却看见你的小宝贝正在用他的塑料玩具敲打其他小朋友的脑袋。
值得庆祝的理由
这么暴力,居然也是宝宝的正常行为,你还不能责怪他的暴力或是恶意表现。宝宝这样做是因为他有了“领地”意识。他开始为了保护自己的“领地”而战斗了。
妈妈有办法:
·教会宝宝什么是疼。宝宝在打人时,并没有意识到这样会让对方感到疼痛。因此我们首先要让他知道这一点。妈妈不妨蹲下来,面对面地告诉宝宝:“打人,咬人, 推人会让别人觉得很痛,所以我们不应该这样做。”也许一次两次宝宝还不能完全明白,但多说几次,他自然能够理解。
·好举止,多表扬。如果妈妈观察到宝宝有一些善意的举动,一定要记得表扬他。这会让他进一步了解对人友善是正确的。有了家长的引导与鼓励,宝宝们会更加愿意表示友好,从爱用“武力”的淘气鬼变回友善礼貌的乖宝宝。
“坏”毛病 6:他有个假想朋友
4岁的元元有一个假想朋友,叫“冒烟儿”。妈妈有时听到他和“冒烟儿”说:“你这样是不对的!你再这样,我就不和你好了!”吃零食的时候,元元要求给冒烟儿也来一份。
值得庆祝的理由:
·说明他有创造力想象力!别着急,他不仅完全正常,还很有创造力想象力!很多3~6岁的孩子都有假想朋友,有的是一只毛绒玩具,有的则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见。头生子和特别聪明的孩子经常有假想朋友。
·可以舒缓孩子情绪上的压力。儿童心理学发现,假装游戏对孩子非常重要, 孩子在假装游戏中学习角色、责任和人际关系。在现实生活中,成年人为孩子决定了大部分事项,但在假装游戏中孩子可以获得更多自主权,也能从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。比如孩子被带到医院里看医生,打了预防针,回家后他会扮演医生,给娃娃打针——想打多少就打多少,这个游戏会帮他舒缓情绪上的压力。
·假想朋友会帮孩子认识世界。假想朋友其实也是一种假装游戏,这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,他的假想朋友会陪他一起成长,一起探索这个世界,而到了一定的年龄,假想朋友就会自动离开。
妈妈有办法:
·假想朋友随他去!别紧张,别说他“胡说八道”、“净瞎编”,对孩子来说,假想朋友可是真实存在的,也别要求她把假想朋友介绍给你认识。随他去就好啦。
·错事还是按规矩来。有时孩子做了错事,会把责任推在假想朋友身上,比如他会怪“冒烟儿”让他洒了牛奶。这时你还是要按规矩来,让他把打扫干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