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方法1、自己说,自己找很多孩子在老师讲新知识的时候,他们没有意识老师讲的很重要,或者他们抓不到老师讲的重点,回家来,看到题目似乎都会做,但是,拿起笔来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思考。所以,孩子不会做题的时候,家长不要直接给孩子讲解,最好让孩子把题给您讲一遍,孩子一讲出来,什么地方不明白您就容易知道了,再给孩子讲解,会更有针对性,也节约时间,对孩子理解记忆会更好。公式生疏,可能源于不记不看,过一段时候再用就有“陌生”的感觉了。此时,家长也要先知道孩子“陌生”在哪里,让孩子把记得的讲出来,不记得的提醒后,再解释给孩子听。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到书本中寻找解题的公式,看书上是怎样解释的,可能不用您解释,孩子自己就会消除陌生感。孩子自己解决几次后,就会不找家长了。注意事项:孩子如果是中学生,家长可能没有办法帮助孩子了,如果请家教,一定要提醒老师搞清楚孩子在知识的那个环节上缺失。

3、方法3、动手实验这一方法适合小学生。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容易记忆。假如某些公式是可以被“经历”的,那么不妨让孩子“经历”一次。所谓经历就是让孩子做一次实验。实验法很容易理解,但做起来并不简单。可以做实验的,老师在学校都会做一遍,课本上也会写得很清楚,家长不要觉得浪费时间,对于好动的孩子,需要自己动手才会记忆力深刻。一些女孩对米、分米、厘米没有概念,家长不妨让孩子用纸条做实验,看看一米有多长,几个1分米的纸条排列起来是1米。数学中很多实验都可以动手,所以让孩子动手对孩子记忆理解都有帮助。

5、方法5、让孩子摆脱依赖小东从三年级开始,数学成绩一直不好,于是,妈妈每天晚上给他讲数学,而他却总是昨天讲过的内容,今天又忘记了,妈妈只好再讲一遍。时间一长,小东养成了上课不注意听讲的习惯,能听懂就听听,听不懂反正妈妈晚上会给他补课,作业妈妈检查,没有差错老师就不会批评。于是,小东开开心心地过日子,不主动记住公式。长期如此,妈妈很累,却不敢停下来,一停下来,小东的成绩一定会退步。 一些孩子不记公式,因为身边有拐棍,不用自己费很多的脑筋。人都是有惰性的,依赖家长本来就是天性,所以我们在这里提醒家长,学习的事情,一定要让孩子独立。您可以用我们上面的方法训练孩子。同时,您也要和老师取得联系,当您不再给孩子讲课的时候,让老师上课提醒他注意听讲。如果没有听懂,让孩子去找老师解答。这样,孩子就会很快明白,自己必须面对学习。家长不要一下就不管了,要有一个过程,一点一点放手。如果孩子处在小学毕业,中学毕业这些关键期里,家长不能撤,要等孩子把重要的考试考完再放手。

6、方法6、朗读数学书家长可以建议孩子读读数学书,通过读书,孩子就会跟着书中的引导,习惯数学语言,建立数学思维,对记忆公式会有很大好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