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霜霉病霜霉病是黄瓜主要病害之一,从幼苗期到成株期都会发病,最易感病期在结瓜后,空气湿度大、有病原菌存在就会引起大发生。防治措施:霜霉病以预防为主。选用抗病品种;控制田间湿度,及时摘除老病叶,通风透光。在黄瓜生产后期,还可进行高温闷棚:在晴天上午浇水后将棚室封严,迅速使黄瓜生长点部位的温度升至42-45℃达2小时,然后多点通风,并加强管理。

3、灰霉病病菌主要是从凋谢的雌花侵入,受害后花瓣腐烂,并长出灰褐色霉层。病菌向幼瓜侵染,致使果实脐部呈水浸状、灰绿色,病部萎缩呈现尖瓜状,湿度大时病部长满粉状霉层。病瓜或脱落的烂花接触叶片导致叶片感染,开始呈水浸状不规则病斑,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,病部变黄,软腐。严重时还能侵染茎。灰霉病发病的适宜温度是20℃左右,低于15℃或高于25℃病害发生减轻,适宜的湿度条件为90%以上的湿度。在空气湿度低于90%,温度高于30℃或低于4℃时病菌停止发展。在光照不足的深冬及早春连续阴、雨、雪、雾天气,空气湿度大,温度低,结露时间长,就会造成该病的大流行。苗期或花期较易感病。防治措施:应选择晴天进行浇水,而且注意轻浇、浇匀,切勿水量过大。加强温湿度管理,注意通风排湿,尤其是注意不良天气状况下的温湿度管理。发现病株及时摘除发病花瓣和幼瓜及病叶,集中烧毁或深埋,严防乱扔。

5、炭疽病成株期叶片病斑近圆形,大小不等,初为水渍状,很快干枯成红褐色,边缘有黄色晕圈,常几个小病斑连成一个不规则的大型斑,病斑上轮生黑色小点。干燥条件下病斑开裂、穿孔。茎上灰白色病斑至深褐色,稍凹陷。果实发病,发生圆形淡绿色凹陷斑。防治措施:种子处理;轮作;棚室消毒。

7、根结线虫防治措施:彻底清除病残体;培育无病壮苗。太阳能石灰氮消毒法:石灰氮(氰氨化钙拘七呷憎)是一种高效土壤消毒剂,具有消毒、灭虫、防病作用。操作方法:选择夏季高温、棚室休闲期进行。每亩用箔炬肇昱麦草或稻草1000千克,撒于地面,在其上撒施石灰氮70-80千克,深翻20-30厘米,尽量将麦草翻压地下。南北做畦,畦高30厘米,宽60-70厘米。地面用薄膜封严,畦间膜下灌水,浇足浇透。棚室用新棚膜,安全密封。在夏日高温强光下焖棚20天左右(期间保证有7天的连续晴天)。焖棚后将棚膜、地膜撤掉,晾晒,耕翻即可种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