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大棚根结线虫的症状该病仅发生于根部,以侧根及须根易受害,一般地上部分没有明显症状。根部受害后可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。瘤状根结初期白色而光滑,后转呈黄褐色至黑褐色,表面粗糙乃至龟裂,严重时腐烂。病株地上部分前期症状不明显,随着根部受害的加重,其表现为叶片发黄,似缺水缺肥呈萎蔫状,生长减缓,植株衰弱,结瓜不良,严重者植株发育不良,有的甚至全田枯死。

2、大棚根结线虫的传播途径根结线虫以2龄幼虫或卵在土中越冬。借助雨水、灌溉水传播,从幼嫩根尖侵入,直至发育为成虫,成为内寄生线虫。在其取食的同时,分泌刺激物,刺激根细胞增大和增殖,形成根结或根瘤。初侵染源为病土、病苗及灌溉水,远距离移动和传播则依靠流水、风、带病的种子、病土搬运、农机具沾带的病残体以及人的各项农事操作。

3、大棚根结线虫的发病因素1、土壤和地势与发病的关系。根结线虫好气性,凡土壤潮湿、黏质土壤、结构板结等均不轼龃晡檗利根结线虫活动,因此往往发病较轻。反之,地势高燥、结构疏松、含盐量低而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土壤,适宜于根结线虫的活动,发病重。2、耕作制度与发病的关系。连作地发病重,连作时间越长,受害愈严重。发病地如长期浸水4个月,可使土中线虫全部死亡。3、温度、湿度与发病的关系。根结线虫适宜的繁殖温度是25℃-30℃,低于5℃或高于40℃则活动较少,在55℃条件下持续10分钟则可致死。一般来说,适合蔬菜生长的土壤湿度条件也适合根结线虫,适宜湿度40%-70%。4、耕翻与发病的关系。根结线虫多分布在土表层下20厘米,特别是在3-9厘米内多。如将表层土壤深翻后,大量虫体从上层翻到底层,不仅可以消灭一部分越冬的虫源,同时耕翻后表层土壤疏松,日晒后易干燥,不利线虫活动,虫源也相对减少。


5、以上就是关于大棚根结线虫的相关内容,希望对各位棚友的种植及应对根结线虫有所帮助。